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文章内容
学院新闻
光影筑梦 学思践悟 青语释新 ——数字经济学院举办校级示范性信仰公开课暨特色晚自习活动
发布日期:2024-10-16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引导团员青年在学思践悟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激发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增强青年的民族凝聚力、提升青年的使命责任感,10月16日,数字经济学院分团委在行政楼403举办“光影筑梦·青语释新”用青言青语学思践悟红色电影中党的创新理论——校级示范性信仰公开课暨特色晚自习活动。活动邀请到数字经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薇、分团委负责人赵之辉出席,校团委、各二级学院团学组织学生干部、新生代表300余人参加。本次信仰公开课由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袁梓皓主讲。

刘薇作课程领航致辞,她表示青年应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

【第一部分:光影初启,感悟伟人足迹】

首先袁梓皓带领大家走进历史,遇见“小道上的智者”——邓小平。通过红色电影《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片段,他引导大家走进邓小平同志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智慧。

影片向青年们传递身处人生低谷的邓小平坚守信仰,“想得开、挺得住”的精神力量,也展现了小平同志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怀,刚毅坚忍的政治品质,也渐渐理解“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铮铮誓言的深刻要义。

【第二部分:望道追光,解码真理高度】

真理的光芒,穿越时空的阻隔,照亮着每一个追求进步的心灵。在陈望道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信仰的坚守。袁梓皓向大家讲述了陈望道青年时期心无旁骛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把墨汁当成红糖水蘸着粽子吃的故事。

他一边品味着“真理之甜”,一边潜心完成了翻译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相隔百年的青年共话理想、致敬共同的信念。

【第三部分:万里归途,理论照亮前行】

万里归途,风雨兼程。党的创新理论如同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当硝烟尽散,繁华再现,往日那些喧嚣烟火和拥堵吵闹,其实就是我们最值得珍惜的岁月静好,也是我们虽隔万里,却苦苦追寻的家的方向。

电影《万里归途》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了中国外交官在异国他乡,面对重重困难,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成功撤侨的故事。这不仅是一部讲述外交官英勇撤侨的电影,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赤手空拳的外交官,穿越战火和荒漠,展现了高超的外交智慧和勇气,面对反叛军的枪口,如何带领同胞走出一条回家之路,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强大指引力。

【第四部分:青言青语,共筑信仰高地】

青春是最美丽的诗篇,信仰是最坚定的力量。学院学生组织代表陈天奇、汪志文、徐烨雯、徐焱琳用他们深情的朗诵,礼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现在国家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我们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青年们进行了自由讨论和分享,对如何在最美的青春里回答好这一“时代”之问,用青言青语,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思考。

最后会计242班学生带来了合唱《我爱你中国》,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未来的二十多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中,同学们的人生际遇与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高度重合。

虽然公开课已经结束,但青年们的信仰之路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带着这份对党的忠诚与热爱,继续前行,在光影的世界里,用青言青语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忠实传播者和坚定实践者,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文/赵之辉 袁梓皓摄/校大学生记者团院学生会宣传部审/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