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党建工会  >   党建工作  >   文章内容
党建工会
2020年冯荷兰学习心得
发布日期:2021-01-07   浏览次数:

敢担当有作为

新时代是担当者、奋斗者的时代。敢担当有作为,是党和人民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盼。敢担当有作为,要涵养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精益求精的答卷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各项本领,才能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干事创业,推进改革,需要担当。从字面上讲,担当,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敢担当有作为。

敢担当有作为,是党和人民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盼。一个人,有担当精神,有担当意识,之后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大有作为,才能把作为变成实实在在的担当。这种担当作为,不是顺风顺水时,做点顺水推舟的事情,而是日常工作要时刻不忘肩负岗位职责,能尽责、敢担责,勇挑重任;在矛盾和问题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面对重大原则问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问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对一些党员干部不敢担当不作为,党中央态度鲜明:为勇于担当者担当——只要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允许试错;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者,贻误事业发展,就要问责。

敢担当有作为,要涵养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奋斗幸福观,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为崇高理想、远大目标而奋斗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也才是幸福的人生。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政府、我们的各级干部、我们的青年,奋斗的终极目标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决胜全面小康;未来的奋斗目标,就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多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敢担当有作为,要涵养精益求精的答卷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精辟论述,鞭策着广大党员干部不负所处的新时代。当前正值小康决胜期、改革攻坚期、结构调整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前进道路上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改革创新,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许多亟待认识和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员干部既需要兢兢业业,还需要亲力亲为、求真务实,回应好时代需求、响应好时代呼唤、化解好时代矛盾、解答好时代答卷。

敢担当有作为,就要涵养无私的奉献精神。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每个党员干部甘于牺牲自己、奉献人民,需要党员干部敢于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我们党之所以能成就今天的伟业,就是因为有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自觉在党的领导下,埋头苦干实干,默默地用自己的汗水和才智服务人民、回报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期。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重任在肩,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情怀。要做到敢担当有作为,要有着眼大局的视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学会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正确对待成绩和失误,不断促进工作开展。在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一往无前地为理想而奋斗,就要自觉以理论武装头脑、指引理想、坚定信仰,就要在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实践中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既承载着继续奋斗、载梦前行的使命,也肩负着开源活水、立德树人的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高校青年教师应认清使命、强化责任、砥砺自强、勇担重任、拼搏奋斗。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政治站位,有传播中国文化的担当

首先高校青年教师自身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抵制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浸透,自觉运用“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守底线思维、严守政治关。

同时,新时代青年教师在传播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通过教学工作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青年教师要积极了解掌握国家高等教育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战略,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方向,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学科中的育人道理讲清楚、讲透彻,打通高校育人“最后一公里”。

二、做学习型教师,有提升创新能力的担当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我们都知道,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我认为,作为今天的教师,这一点尤为重要.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们更应该下工夫,和时代一起前进。有句流传已久的话: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的知识,自己得有一桶水的知识呀!

同时要时刻保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意识,对学术时刻保持饥饿感、危机感,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全面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立足教育工作,增强服务能力的担当

立足教育,做青年学生的引路人。高校青年教师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担当和育人情怀,积极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掌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守好教书育人一段渠,种好科研育人责任田。关注青年学生的成才成长、所需所求、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懂得结合理论学习指导实践,提高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能够独立面对社会、走进社会、服务社会。

同时增强服务能力,做社会主义建设的扛旗手。学会善于平衡教学科研考核压力、职称职务晋升带来的压力,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需要主动担当作为。加强政治训练、党性锻炼,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数字经济学院

2020.11.23